M2 芯片 24GB 内存 MacBook Air 使用体验
2015 年的 MacBook Pro 已经老了,运行程序变慢,发热,风扇呼呼不停。是啊,它已经连续服役了 7 年。当时也算是高配置:CPU i5,内存 8GB,硬盘 256GB。
前段时间,系统提示电池需要维修,我从淘宝店上买了电池更换,拆下的电池轻微鼓包。新电池刚开始续航还可以,用了一段时间就和旧电池一样只能用两个半小时,是时候换个新电脑了。
盯上了苹果刚出来的 M2 芯片。网上查了一下,常见的应用对 ARM 架构芯片兼容性现在已经足够好了,还能够直接安装一些 iPad、iPhone 的应用。事实证明,能兼容移动端 App 这一点很方便,新电脑送到后,我安装了 iPhone 上的, 就能上国际互联网了。
Pro 系列还没有上 M2 芯片,还是上一代 M1 芯片,且模具还是 Touch Bar 的那一款,不是很喜欢。新 Air 系列率先用上了 M2 芯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之前楔型外观,更接近老 Pro 的造型,加分!
定下来购买 M2 MacBook Air 后,找妹妹要了邮箱用了教育优惠,暑假还赠送 AirPods 二代耳机,加 400 元升级成三代,送给老婆。
配置就一步到位了,升到了 24GB 内存、10 核 GPU、硬盘 1TB。有大容量的 iCloud,1TB 的硬盘应该可以够用。
教育优惠最后总共便宜了 1200 元。
本来选了老电脑再抵扣 1050 元,新电脑到手后,又觉得这点钱把老电脑抵了实在不值,不跑大型程序,老电脑依然好用,和小米、华为 4 千多的新电脑一样的配置,一样的待机时间,最后就把抵扣取消了。
下单之前,拿不定主意选午夜色和星光色哪一种。网上评价午夜色很酷、很亮眼,但指纹明显。下班顺路去商场苹果店实际看了看,最终选择了星光色。用了几个月后,越来越觉得星光色很耐看,猛地看上去和银灰接近,但隐隐发着暗金色,比较大气。
下单 4 天后,耳机率先送达。11 天后,电脑才送到。都是从上海发货。
开箱视频:
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下面说说使用体验。
外观:如果你不说,别人看不出这是一款最新的苹果电脑,外观上延续了经典,没有丝毫突破。如果你不说是一台 Air 电脑,别人也只会当是一台 Pro,新的 Air 和 Pro 太难区分了。星光色淡淡的金色,很耐看,推荐。
屏幕:机身比13寸 Pro 略小了一圈,但屏幕却变大到 13.6 寸,视野稍稍大了一点,但帮助不大,基本等同于隐藏菜单栏,再把Dock 缩小一些后的面积。像后来新款iPhone 一样,电脑也成了刘海屏,多少有点变扭。Liquid 视网膜屏,应该是更清晰了一些,肉眼感受并不明显。
键盘和触摸板:键帽变大,键程适中,敲起来比较舒服,个别按键上多印了一些符号。最方便的,就是右上角加了一枚指纹识别的按键,在需要输入密码的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把手指轻轻放上去,就免除了输密码,识别速度极快,这是一项体验很好的改进。触摸板的尺寸也略有变大。
摄像头和音效:摄像头是肉眼可见的像素画质变高,不过不常用,无所谓。音效呢,低音比起老 Pro 还是弱了一些,中高音也有点飘,莫名其妙有点空旷、空灵的塑料感,和整个机子的手感倒是一脉相承。总的来说,音箱一般,比老 Air 和 其它品牌的电脑强一些。
性能:M2 芯片,真的很强悍!用了一个月,同时打开很多应用,包括浏览器也常开着 20 余个标签页,从来没发生过卡顿和发热,剪映专业版剪辑开箱视频,导出视频,都像用普通应用一样流畅。它没有风扇,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里,一直都是冰冰凉的触感。当然这也得益于 24GB 的内存,升级到这么大的内存,我打算同时起三个虚拟机,实现大数据 Hadoop 的测试环境,不过由于最近工作忙,还出差,还没来得及折腾。作为一个技术型的数据产品经理,总要有一些试验的环境才行。
续航:M2 芯片性能强,能耗还特别低。这款电脑充满电以后,即使没有电源适配器也不用担心,单使用电池应付一天的工作也绰绰有余,我预计续航差不多能到 10 个小时。买到时候选择了 35W 的双 USB-C 端口充电器,自带了一根绳索式 MagSafe 3 充电线,但这根线无法用到老电脑上,仔细观察,是 MagSafe 端口的边缘不同,一个基本是直角,另一个弧度比较大。用 MagSafe 3 充电线充电,效率好像比较低,用 USB-C 基本半小时就能充满,这就是所说的“充电半小时,待机十小时。”双充电端口的另一个好处是同时可以给手机充电,不用再带另一个充电头。
端口:右侧一个常规耳机插孔。左侧除了 MagSafe 3 端口,还有两个雷雳端口(USB 4),再就没有别的端口了。如果要是插网线、HDMI 线等,无疑是需要购买一个拓展坞。这台电脑貌似很挑拓展坞,有时候连续换几个拓展坞,都不能正常连接 HDMI。在没有无线投屏的地方很不方便。
写到这里,文章就该结束了。总得来说,做工方面,与 2015 年的 MacBook Pro 相比,拿到手里缺少了一种扎实感,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类似于早几代 iPad 和后面几代的手感。但是日常使用上,性能续航这些完全不差,还是可以让人满意的一款生产力工具,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它能伴随我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